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并作出了系统全面部署。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信用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在信用创新应用支持供应链、产业链发展方面,湖北省、北京市、成都市、天津市等地展开积极探索,取得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湖北省:金融链长制促进产业链融资
湖北省针对产业链的融资授信现状,结合“链长制”,推出了“金融链长制”,旨在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来解决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主体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困境。
● 一是建立“一链一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2021年6月,湖北省印发《湖北省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方案》,提出从全省重点产业链中选取10条农业主导产业链与16条重点制造业产业链,实现金融链长制与重点产业链的链链对接,形成“一链一策”的覆盖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湖北省金融链长制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行动路径以及具体举措做法。
● 二是首创产业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湖北省首创性地建立了产业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可实现跨部门协作、信息共享,为各个部门及时获取并分享有关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数据等信息提供了平台技术支撑。通过全产业链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增进,促进湖北省产业链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金融机构开展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 三是建立小微企业“四张清单”金融服务机制。湖北省推行小微企业“四张清单”金融服务机制,即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受理回告和尽职免责清单,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贷款办理效率。将符合条件的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纳入全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培植工程,努力帮助其缓解融资难题。对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小微企业,适度提高抵质押率,增加贷款额度。同时推动小微企业政策性担保贷款,帮助企业在不增加抵质押物的情况下,融入更多信贷资金。
二、北京市:积极发展“产业+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 北京市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重点围绕全面推进信用修复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做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信易贷”工作增质提效、拓展专用信用报告应用领域、拓展社会化信用应用场景等方面开展一系列信用建设工作。 ● 一是出台多个政策文件支持产业金融发展壮大。北京市出台《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金融精准普惠服务,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制定产业链核心企业“白名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整链授信”等模式,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实施产业金融倍增计划,建设金融产业园,支持产业金融机构落户亦庄,支持投资机构、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发展壮大,形成以产业金融为核心的特色金融业态。 ● 二是以金融信贷服务支持供应链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关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经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授权,立足中关村,以北京市及全国科创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是采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依托,汇聚资金方(银行、证券、担保、保理等)、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增信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全链条云端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中关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引进供应链金融中“付款代理”产品解决体系,为企业、供应商提供应收账融资的创新金融支持;提供金融产品“科链通”,“科链通”多级电子债权凭证系统具有快速化、精准化、全线上融资功能,促进大中小企业携手打造以“科创企业”为核心的上下游关系,科创企业主动向中小供应商传递商业信用,助力供应链中小企业实现“普惠”融资。 ● 三是应用专用信用报告加速企业融资。2023年,北京市实施了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信息查询创新改革,一份报告破解市场主体开具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繁、难等问题。自实施后,企业下载了6600余份专用信用报告,相关单位也向企业主动推送2.1万份报告。专项信用报告通过“一站式、高效能”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帮助金融机构更加快速、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三、成都市:增势赋能产业建圈强链 社会组织在行业调查与研究、对外交流和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产业建圈强链的积极参与者,是政府的助手、行业的抓手、企业的帮手,在产业建圈强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都市民政局围绕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推进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发展工作。 ● 一是开展“百家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建圈强链”专项行动。2023年3月,成都市民政局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百家社会组织助力建圈强链专项行动,通过制定《成都市民政局百家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建圈强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搭建起社会组织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平台,重点推进社会组织开展主题交流活动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政策和标准制定、成果转化推进、融资对接、产业链人才引进、博览会展组织等九个方面的工作,逐步构建起百家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建圈强链的发展新格局。截至2024年3月,成都市社会组织推动建立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平台154个、举办全国性重大产业展会157场、引进高层次人才184名、参与行业或政府部门课题研究报告78篇、引进链主企业等829家、链接投资资金超10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强链补链,实现高效能激发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活力,推动产业链生态圈“快发展”。 ● 二是以信用“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为储备社会组织信用人才,成都信用协会搭建“信用+会展领域+N个行业”模式,在成都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中,以会展业信用人才培训为重点,延伸会展人才链,促进新消费生态圈发展。成都市的人才培育项目的培训共10期,每月举办1期,共培养250名信用人才。通过培训,提高了社会组织对信用管理和建设的重视,同时不断强链延链补链,为建设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 三是推动打造供应链金融“信用共同体”。成都市双流航空经济区以园区内的川开电气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依托川开电气入驻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优势,构建“政府+银行+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川开电气的中小供应商企业信用价值,赋能中小供应商企业基于对川开电气的应收账款获得更加低息、快速的信贷支持。截至2023年末,园区的银行机构累计为川开电气中小供应商发放应收账款融资35笔、5544.9万元。 四、天津市西青区:“信用+产业链”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西青区为充分发挥信用建设对经济发展的磁吸作用,面向西青开发区内集成电路、车联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链上企业开展“信用+产业链”赋能,进一步夯实诚信基座,以信用建设服务产业链企业高质量发展。 ● 一是弘扬诚信理念,助企合规化建设。举办企业内部信用建设专题培训班,为西青开发区赛达新兴产业园51家企业讲解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信用修复的申报流程、佐证材料、常见问题等,助企树立牢固诚信守法经营理念。组织西青区产业链资源对接交流活动,进一步强化惠企政策宣传,及时了解企业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政策解读,就企业关切问题予以现场协调解决,提醒企业时刻关注自身信用,协助51家链上企业申报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各项惠企政策。 ● 二是运用“信用+”手段,丰富惠企便企场景。推进信用融资工作,解决企业贷款难题。利用新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强与企业联系,梳理有融资意向的企业白名单。组织链上企业参加西青区“信易贷”银企对接会,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态和资金需求,重点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推荐。推动“信用+人才”赋能,破解制约企业发展难题。西青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区人社局、公安西青分局、区医保局、区税务局、区住建委等部门,联合制定《西青区关于优化户政举措工作方案》,作为天津市积分落户和“海河英才”计划的补充政策,加快解决在西青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诚信企业员工和先进个人在津落户问题,目前已有超过8家企业10名员工成功落户。 信用赋能供应链、产业链是完善社会治理、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以信用支撑产业链强链、补链、建链、延链的方式,为区域优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动能。以信用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畅通生产、制造、流通与销售等环节,助推上下游供应链深度对接与高质量运转,逐步筑牢实体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循环的主体地位。 ● 一是加强信用创新应用支撑供应链、产业链发展相关政策推进力度。各地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信用创新应用支撑供应链、产业链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健全信用创新应用支撑供应链、产业链发展工作统筹推进机制,拓展信用创新应用支撑供应链、产业链发展相关场景。 ● 二是加强信用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快发展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打破信息孤岛,拓展信用信息归集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市场信用信息归集力度,保障信用信息归集应用全流程数据安全性,完善信用信息、相关衍生产品和服务的统一标准。 ● 三是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链信用融资。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全面、实时、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为信用融资提供更多的信息依据和更全面的风险评估。将产业链融资服务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需求和特点的智能识别和分析,为信用融资提供更多的匹配和推荐方案,实现融资需求智能匹配、智能推荐。 ● 四是构建产业链信用监管模式。为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应提升政府监管效能,构建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产业链信用监管实施路径。通过差异化、精准化的信用监管方式,降低监管成本,促进产业链经营主体诚信守法,为产业链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国信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