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钧跃:AI时代的信用管理师职责变化趋势

添加者:会员部  发布时间:2025-07-09  浏览次数: 24

photoplus

国家职业技能专家委员会信用管理师专委会的主任 林钧跃


今年是人社部设立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20周年,我觉得特别值得纪念。


信用管理师是我们国家信控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职业,先后被2007、2015、2022三个版本《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录入。


职业名称叫信用管理师,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是这样定义的,在企业中从事信用交易、信用风险控制和征信、信用评价等技术工作的人员。我们在2022版大典中间增加了最下面几个职业也叫我们的分支,数据治理员、净值调查员、模型开发师、信用分析师、信用评价师。


简单回顾一下20年的建设历程2005—2025年,这个职业始建于2005年,由中国市场学会和人社部的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信用管理师专业管理会我们联合承建的。2005年3月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2005国家新职业发布会,发布了6个国家新职业,其中就包括信用管理师。在过去20年里,信用管理师经过两轮的建设工作,2005—2009年是一个阶段,完成了《国家职业标准》现在叫《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国家题库、国家卷库、教辅刊物和师资考试,叫持证师资队伍,还有远程、网校,这些工作我们都做了一轮。当时说还能在海外落地,这个没做成。


2006版国家职业标准借鉴了发达国家同类考试,其实是欧美从业执照考试的经验,那时候职业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国家职业一级、二级、三级。


第二轮建设工作始于2020年,2022年3月份完成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版)》,根据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政策和技术指导增加了一个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现在增设了国家职业四级。2024底,专委会编写组完成了第二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一套书5本,去年底交出版社,现在等待出版。


根据新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编制要求我们内容作了一些补充,我们国家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比如外部环境有社会信用体系这种,有中国特色的,但还有一些比较欠缺的,比如商务谈判、非银金融金控、电子商务信控、信用标准化等等,我们这版标准都给它补上了。我今天结合大会的主题讲几点看法:


在新版教材编写过程中,外部世界发生了多个对我们来说特殊的变化。


第一是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美国政府启动了关税战/贸易战,加速了逆全球化的进程,全球TPU(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造成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上系统性信用风险明显攀升,这是我们在编教材过程中出现的。众多企业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它的长期战略方向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外贸领域主要风险有几个表现:汇率波动和国别风险,中信保做各国信用风险每年都有发布这个报告,它现在跟汇率变化是一天三变,变化非常快,供应链金融创新非常频繁,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比较薄弱,它难以适应、难以应对。


所以现在要求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必须提升两种能力,第一种是防控国际市场信用风险的能力,这是新风险,而且应对速度要快。第二种是构建国际合规管理体系的能力,两种能力是新的要求。


做企业信用管理要注意:


一是“跨境信用基建”,我们要实时追踪跨境资金流,压缩反洗钱调查的周期,这对企业缩短DSO是有好处的,要关注“SWIFT GPI+数字货币桥”的基建;


二是自主建立和共享ISO的标准叫“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建立跨境电商主体数字身份证,解决境外主体的识别问题;


三是“智能合约信用证2.0”版,这是我们要关注跨境信用新基建。


第二是AI技术应用,我们叫作产生范式的变革,它不是简单的变化。2024年1月份,DeepSeek公司开源了两个语言大模型,大模型的公司又开源了多种通用大模型,AI工具在企业信用管理领域和信控服务业,应该说相当快速地在落地,能够识别风险,评估防控带来了技术范式的变化。我认为,它是某种核心的驱动力要重塑信用管理部门的价值、业务流程、技术和人才需求。所以未来谁能够应用AI工具在广度、深度和效能上稳准狠,才有可能赢得竞争和市场份额,固守原有的管理模式必定会落后。


AI工具普及应用一定会发生在信用管理领域,岗位技能要求会产生结构性的调整、变化,有传统的岗位被替代,新的岗位要生出来,黄仁勋说的话我就不说了。


举两个例子,传统信控有静态规律,我们讲平分卡它的更新比较慢,灵活性比较差,AI时代就显出这个问题了。它现在转变到了动态策略的优化,AI时代可以实现什么呢?实时策略调整,AI模型能够持续不断学习市场、客户、经济数据,自动调整评分、调整授信额度的策略,显著提升响应速度和准确性,这对信用管理是一个变化。从孤立管理到全流程的整合,原来信用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都是一样的,都是企业中层的部门,跟销售、财务等,很多企业都是七八个部门,它是独立的,它也可能帮助其他部门,但它毕竟是独立的。在AI时代,信用管理要深入嵌入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信用数据与业务洞见无缝集成到CRM、ERP这些现有平台上,整个要支持谈判、订单审批到现金流的预测,它变成智能决策的模式,这是AI时代信用管理的变化。


第三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它对信用管理影响是什么呢?从主体信用到算法信用的跳跃,这种情况会出现,数字风险很多,因为今天时间有限不详细讲了,信控业务需求也有很多,就是对应,因为你有很多风险要改变你的工作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识别新业态下的隐藏风险点,要有敏锐的眼光,寻求新的信控手段。


在市场上客户群是有变化的,客户群的成分因为数字技术降低了服务小群体的门槛,所以越来越个性化,客户群就产生了变化,现在成为客户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消失,数字经济我叫数字信用风险它存在特殊的风险,比如客户数据失真、恶意软件出现、数据质量、企业缺乏数字能力等等。还有一些合规性的问题,数据确权、分级分类、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等,数字经济对信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再举两个例子,简单例子大家能够明白。制造业系统性风险的案例,机床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机床制造商,一旦被算法降级,下游的租赁公司就会抽贷,传导到金融那边,整个变成一个系统性的风险,而且这个风险是要快速捕捉到,这个情况是现在碰见的风险,但是广东有一个解决方案是说设备运行数据质押开始做应对。


物流行业的信控难点,“运单金融化”,电子运单拆分几百个理财标的,公路运输又是波动的,又是不稳定的,又是有可能意外出现的,造成了一种订单和实际情况错配,就会产生一种“雷曼时刻式”,解决方案需要监管方实施区块链存证+卫星监测,这个不是企业做信用管理外部的,但是希望监管方能够将实时监测数据分享给A方企业。


2023年底,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一个白皮书,把这种情况列为要解决问题的一个重点,这是我们一个信用管理在数字经济形势下的一些出现的情况。


2021版标准没有提供对上述刚才讲这三点,还有好多,我现在举三点是跟我们这个会议主题相关的,没有对这个变化提出一个任何的考试,也就是操作要求和考试的要求没有,但是新版教材中提供了一些知识,提供了知识和提示,所以我们这里下面有考培机构有考生,给大家一个提示。


未来企业信用管理业务模式有可能产生性质上的变化、职能变化,职能主要是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经营,因为AI给了你这样的能力支撑,传统工作主要是审核和规则判断,但是现在要求预测性的分析和实时决策。


所以有可能把信用管理部门变成一个利润中心,过去我们好多老专家都在讲,我们是变成利润中心,现在真是有可能,性质变化核心特征是从传统的经验驱动、事后响应向AI时代叫作数据驱动、实时预测、智能决策转变,造成了岗位变化、基础设施的变化都有,工作重心的变化。过去,我们比如说控制坏账、审批授信,在AI时代变成战略伙伴的角色,因为我们在企业中间是掌握数据的部门,所以能够识别带来利润的客户,能优化授信策略,平衡风险等等,所以这是对信用管理部门的一个变化的看法。


岗位设置,信用管理将来岗位设置一定会产生变化,所以信用管理部门需要招聘什么样的具备AI知识架构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的信用管理专业大学教育和国家职业技能考培体系都必须适应这个技术变化、技术进步,在人才选拔、信用知识体系核心构建,业务操作程序的改进等等一些操作,都需要有改进。


人员变化趋势肯定是基础操作岗位减少,但是增加了什么呢?懂信控业务的AI模型训练师,这个特别需要。能够解读AI结果的策略分析师、信用数据分析师、跨境征信数据分析师,熟悉海外买方的画像,全球供应链的信控专员、跨境数据合规、数字化转型的专家,当然还需要一些不是信控岗位,是叫比如数据工程师肯定要处理,因为有你的系统变化,负责数据处理。其中数字化转型专家负责规划实施设计AI信控体系。


一些传统作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商账追收方式向法律调解方式转变。社会信用体系出现的一些新规则比如承诺制、信用修复这些规则,有些单位信用管理部门也去承担这些对应的责任,它可能比法务部门在业务上更熟悉或者信用管理部门就有出率专业出身的人员。


我刚才讲的这三点都是在我们新版职业标准和教材之外的东西,怎么办呢?人社部要求我们编教材必须拿出成熟的技术,不能把刚才说的这种正在变化的或者是前沿的东西拿出来写到标准里,人社部要求成熟的东西还有一个增强信用管理师它的基本功底,知识技术的功底这样的东西。


但是这些新东西怎么办?20年来从来都是面对一个问题,信用管理是这个职业,就算你考取了高级证书,你也要终生进修,不断地进阶,你要掌握新的东西,不是学完了就完事了,能应对一切,不是这回事,所以需要一个平台,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技术支持单位或者有投资人,我们当时在比如说北京市在经信局的支持下,我们要建立一个“信用经理人之家”,以前我们向民政部申请行业协会报过信用经理人之家这个平台,陪伴持证的信用管理师终身学习。


包括刚才这些新东西、前沿的东西,或者是小众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到平台上,成为各级信用管理师持续性学习、终身学习的工具,包括各行各业不同行业信用管理师经验交流的平台,为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最简单不是彻底解决,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大平台,但是临时性的有一个方法,恢复能够让《中国信用管理师杂志》有机会复刊,再提供一个临时性的解决方案。


来源: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源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