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两高四着力”,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和多重压力考验,推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落地落实,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切实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十四五”前四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4%、跃上6万亿元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1万元、年均增长6.2%,全省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着力释放内需潜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十四五”以来,河南持续深入挖掘1亿人口巨大内需潜力,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市场要素配置高效畅通,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庞大规模市场集聚资源、扩大内需的作用不断发挥。全面落实“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实施市场拓展等六大行动,聚力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等十项攻坚,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健全,市场秩序保障持续强化,要素流通更加顺畅,市场设施互联互通显著加强,市场规模稳步跃升。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7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22.4%;“十四五”前四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保持近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出口规模连跨7000亿元、8000亿元两大台阶。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加速优化。“十四五”以来,河南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无缝对接,促进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建设整体起势,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成投用。截至2024年底,5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入列,国家级创新平台基地达到38家。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智能医学研究设施启动建设,世界最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突破,“智慧岛”双创载体实现省辖市全覆盖。2024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3万家、2.9万家,是2020年的2.1倍、2.5倍,技术合同成交额比2020年翻两番以上。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十四五”以来,河南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提速发展,实体经济根基更加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培育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比亚迪整车生产基地建成投用,洛阳百万吨乙烯等引领性工程加快推进,国产化AI服务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六成,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乡镇以上区域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和千兆光网全覆盖。“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加快形成,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连续7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
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十四五”以来,河南加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经济做优做强,县域经济加速扩容提质,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十四五”前四年,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和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9%、97%,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硬化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点支撑”城镇化格局巩固完善,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基本保持年均跨越千亿元台阶的态势,郑州都市圈成功获批,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豫西、豫南、豫东、豫北四大城镇协同区农业转移人口引聚容纳能力有效提升,所有城市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将迈过60%大关。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实现“市市通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十四五”期末突破1万公里,周口港上升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西气东输三线、引江济淮(河南段)等重大工程全面建成,电力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十四五”以来,河南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展堵点卡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创新开展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挂牌成立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县域经济“三项改革”全面落地,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截至2025年8月,累计服务企业群众4.8亿件(次)。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建设深入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形成“四港联动”发展格局,成功举办两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双枢纽”合作模式拓展提升,2024年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区建成投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容至7个,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加快构建。
加快建设美丽河南,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十四五”以来,河南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走好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净水入黄河”工程、滩区生态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全线贯通,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干渠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十四五”前四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5%、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实现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累计装机占比超50%两大突破。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十四五”以来,河南把促进民生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面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每年集全省之力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覆盖市、县、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建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全面实现,“十四五”前四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560万人,新设立8所本科院校,累计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2个、居全国首位。殷墟博物馆新馆等文化新地标建成开放,河南文旅现象爆火出彩,2024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0亿。
坚持统筹发展安全,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十四五”以来,河南持续强化源头防控、过程把控、应急管控,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以一域之稳定为全国大局作出贡献。“党建+网络+大数据”治理模式深化运用,矛盾纠纷化解率动态保持在98%以上,全省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取得阶段性成效,保交楼、保交房交付任务总体完成,地方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基层“三保”平稳有序。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监管模式向事前防范转变,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河南发展厚积薄发、崛起倍增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贯彻中央精神和立足河南实际、服务全国大局和推动自身发展、顺应发展趋势和积极主动作为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落实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稳固经济运行大盘,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纵深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来源:《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