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大连:夯实信用“硬支撑”,提升城市“软实力”

添加者:会员部  发布时间:2025-11-05  浏览次数: 13

近两年来,大连市始终坚持以信用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础平台搭建、信用信息归集、法规制度建设、信用应用场景打造等多方面为着力点,强力推进“信用大连”建设,在2023年全国“信用建设成果现场观摩会”上大连市荣获“城市组先进单位”,多项信用工作逐步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图片


主要创新做法
图片


(一) 信用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1. 制度规建,信用配套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自2021年《大连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后,大连信用工作迈入有法可依新阶段。为保证条例实施,大连市加强各项制度规范建设,陆续制定《大连市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规范(试行)》《“信用中国(辽宁大连)”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指南(试行)》《“信用中国(辽宁大连)”网站公示信息异议申诉流程指引(试行)》等配套制度文件,在规范推进信用信息查询应用、规范修复和异议工作程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台的垃圾分类、公共资源交易等地方法规制度中都嵌入了信用条款,将纳入信用记录作为失信惩戒的手段。


2.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2023年,出台《大连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若干措施》,进一步推进信用与全市经济体系各方面深度融合;每年度制定信用工作要点,明确阶段性信用工作方向,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协同推进信用工作。


(二) 信用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平台网站功能不断优化


1. 信用信息资源突破百亿条,实现全国领先


大连市定期更新《大连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3年最新版的信用信息目录包含了全市56个部门7966个事项,覆盖全市700余万常住人口和90多万户经营主体,涵盖了纳税、五险一金、水电气等高价值信息,“双公示”、行政强制、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等信息合规率均名列全国前茅,为充分释放信用应用价值提供数据支撑。


2. 平台系统架构基本完善,获评全国示范、特色称号


大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两网、两库、一平台、N系统”的信用信息化格局:“两网”是搭建了基于互联网的“信用中国(辽宁大连)”网站和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信用信息共享网站;“两库”是建立了完备的法人信用库和自然人信用库;“一平台”是搭建了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N系统”是在平台基础上开发了支撑全市各部门实施信用综合服务、跨部门联合奖惩的应用系统。目前平台已实现横向与市级21个相关业务系统、纵向与国家、省级信用平台的互通,为信用信息及时归集共享提供有力保障。


(三) 发挥信用监管机制作用,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


1. 全面实行事前信用承诺制


大连市积极探索运用信用理念解决审批和监管中的一些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截至2024年6月,已设置告知承诺事项321个、容缺受理事项1148个,公示各类信用承诺书近339万份,应用领域已覆盖到基层治理、行业监管、审批服务和惠民便企等多个方面,通过当事人签署信用承诺书,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事时间,更好地实现“立马就办”“容缺受理”和“轻微免罚”,使守信主体享受更多便利。在2023年国家组织的信用承诺案例评选活动中,大连市报送的《轻微违法承诺改正包容免罚温暖基层》荣获“2023年度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其典型做法被拍摄成视频在全国现场会上展示并推广。


2. 推进事中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2022年印发《大连市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管理规范(试行)》,建立了覆盖全市经营主体的公共信用评价模型,分为AAA到D六个不同等级,并通过市信用平台对大连90多万户经营主体自动评分,每周更新评价结果。为推动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在更多领域应用,2024年印发《大连市行业领域应用企业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实施方案》,引导各部门依法依规对食品经营、农业养殖、文化旅游等30多个领域不同信用等级的经营主体开展差异化监管,助力提升监管效能。


3. 推动事后联合奖惩有效落地


为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进行惩戒,大连市组织编制了联合奖惩“两清单”(即《关于印发《大连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行为清单〉《大连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的通知》),明确守信行为、失信行为和奖惩措施范围,有效防止信用泛化滥用。开发了联合奖惩自动化系统,通过与政务一体化平台、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和奖惩措施的实时提示查看,便于各部门落实奖惩机制。


(四) 深化信用惠民便企,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1. 释放信用信息应用价值,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


一是搭建基础平台。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大连“信易贷”基础平台,作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和融资业务撮合“服务窗口”,为全市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公益化服务。截至2024年6月,市“信易贷”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41家,入驻企业20余万家,打造“工信e贷”“连信e贷”“中银e贷”等面向企业和个人的金融创新产品,“信易贷”产品累计放款已超45亿元。在2023年12月举办的全国“信易贷”现场会上,大连市作为先进代表城市作了经验介绍和交流展示。


二是优化升级产品。大连市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合作,拓展信息共享维度,充分运用个体工商户医保社保缴纳数据,对“信易贷”产品进行迭代升级,2024年初实现将无抵押信用贷款服务对象从中小微企业扩展到个体工商户,使“信易贷”受益群体覆盖面更广、贷款金额更高、授信流程更快。经初步测算,升级产品主动授信经营主体从3万户扩增至18万户,预授信金额由原来的110亿元增加至360亿元,以信用手段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2. 推动信用服务深入行业重点领域


在信用惠民便企方面,大连市深挖着力点,推动信用应用在医疗、个税、文旅、社保、电诈、消费等场景取得积极成效。


在医疗领域,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就医体系,扩大实施“信用+医疗”项目,就诊人入院前授权开通惠民就医服务,银行可根据其信用情况核发“惠民就医额度”并予以垫付,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住院免押金等多种“信用就医”惠民服务。目前,全市已有165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241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了“信用就医购药、无感快捷支付”服务,34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先诊疗后付费、住院免押金”惠民就医服务;约16.3万人申请开通惠民就医,授信总额近13亿元,显著缩短了问诊、住院流程,减轻了患者费用压力,2023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信易+”应用典型案例。


在税务领域,2023年市发展改革委、市税务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推进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建设工作方案》、签署《个人所得税诚信体系建设合作备忘录》、发布《关于个人所得税诚信体系建设的通告》,建立信息沟通、数据共享、成果报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合作机制,在维护经济税收秩序、引导纳税人诚信纳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连市个税领域信用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文旅市场领域,大连市作为首批全国14个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在全国创新开展了信用品牌认定工作,2024年1月《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品牌认定办法》正式实施,为推动全国文旅行业信用体系和信用品牌建设探索可行路径。


在社会保障领域,信用信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稳就业、保就业方面广泛使用告知承诺制、信用信息查询。2022年以来,共核查企业3万余家次、个人1万余人次,信用信息服务决策、惠民便企作用进一步突显,2024年5月,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被《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刊登报道。


在电信诈骗领域,配合“国家断卡”行动,将公安反诈大数据嵌入信用平台,向金融机构提供涉诈人员信息核验服务,截至2024年6月,试点推广的金融机构累计核验超72万人次,查中800余人次,市信用平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支持银行核查电诈人员信息的信用平台。


在消费领域,推动“信用+惠民消费”场景建设,有效保障市民放心消费。通过市信用平台与云购物平台合作,提高惠民消费券、购物券发放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对参与各批次优惠券发放的3000多家商户、企业全面进行信用信息核查,保证产品好、服务优的守信商家获得活动参与资格,让市民放心消费,受益人数超18.4万人次。

来源:国信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