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新乡市聚焦企业信用重建痛点堵点,以助企信用修复为重要抓手,通过靶向施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信用动能。
前置服务提效能 信用修复“加速跑”
围绕提升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效率,新乡市创新推行“政策应宣尽宣、处罚即告知、期满即修复”服务模式,推动信用修复工作前置化、常态化。深化“两书同达”主动告知机制,全市各级行政处罚机关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发放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及宣传手册,清晰告知企业信用修复政策、办理流程及时间节点,确保企业“懂政策、会操作、能修复”。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发放修复主动告知书及宣传手册1.4万份,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同时,依托“两微一端”等政务新媒体平台,新乡市常态化推送信用修复政策解读、操作指南及典型案例,不断提升企业及社会公众对信用修复工作的认知度、理解度和参与度,积极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据统计,今年全市累计受理企业信用修复申请2468例,其中“一日办结”1389例,全程保持“零违规、零投诉”,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跨区协同解难题 异地修复“免跑腿”
聚焦异地经营企业信用修复“多地跑、反复跑”痛点,新乡市联合河南商丘、江苏徐州、山东菏泽、安徽阜阳等9地市,建立覆盖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区域的信用修复协同机制,签订合作备忘录,创新推行“异地帮办、企业免跑”服务模式。通过共同构建职责清晰、流程规范、信息共享、结果互认、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跨省联动机制”,不仅高效推进跨区域行政处罚信息修复,更切实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无需异地跑动即可办理合作区域内的信用修复业务。此前,某异地道路运输有限公司向新乡市提交两条信用修复申请。市信用建设牵头部门收到申请后,第一时间协调行政处罚机关出具审核意见,协助企业完成修复材料盖章与上传;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主动为企业梳理其他失信信息,发现另有1条行政处罚信息符合修复条件,随即告知企业并协助完成修复,成功帮助企业重塑信用形象。这一“主动服务、跨区协同”的做法,得到企业高度认可。
专项治理除痛点 高频失信“减存量”
针对交通、环保、市场监管等行政处罚集中领域,新乡市创新构建“信用修复+源头管控”双轨治理模式,精准破解企业高频失信难题。一方面,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信用修复“快速通道”,通过线上专题解读会、线下“一对一”辅导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精准掌握修复流程、完善整改措施,确保失信信息“应修尽修”;另一方面,督促各级各部门建立“重点关注名单+高频失信提示”预警机制,对三年内累计8次以上行政处罚的企业实施动态监测,通过电话提醒、上门督导等方式,协助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从源头减少失信行为。此前,新乡市某运输公司曾累计面临数十次行政处罚,且多数为跨省市处罚,信用修复难度较大。信用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相关部门,多方协调出具修复材料,最终高效帮助企业修复74条失信信息,助力企业重回发展正轨。今年以来,全市高频失信行为主体从60家降至6家(累计退出54家),市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下一步,新乡市将持续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优化信用修复服务举措,不断完善跨区域协同机制,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以更优质的信用服务助力企业发展,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